良知是指一个正常成熟的人在内心深处对是非、善恶、丑美进行甄别后取其真、善、美,弃其假、丑、恶的内心确信,它是人类自古就向往的发展方向。道德属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或一定阶层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良知”是指一个正常成熟的人在内心深处对是非、善恶、丑美进行甄别后取其“真、善、美”,弃其“假、丑、恶”的内心确信,它是人类自古就向往的发展方向。“道德”属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或一定阶层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公正”是指公平正直,不能有所偏私。“廉洁”是指不损公肥私,不贪污,要廉洁奉公、刚正不阿。
2014年2月17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良知、道德、公正、廉洁”专项工作会议,全省各级人民法院设分会场,收视此次会议内容、精神。在会议中,省高院领导充分阐明:根据我省2013年在全省法院系统内发生的违纪违法司法腐败案件和不公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在“良知、道德、公正、廉洁”等根本上出问题,故及时召开会议,在全省三级法院(即高、中、基层这三级法院),集中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普遍开展一次“良知、道德、公正、廉洁”专项教育实践活动,以达到加强我省全体法官的自身修养,纯洁法官队伍的目的。这是一次根据我省法官队伍现状进行的一次队伍建设教育实践的活动,是一次打造我省法院队伍能力过硬的强基固本重要举措,具有实实在在的现实意义。
现在,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使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实现民主、文明、富强、和谐的现代化强国),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美好、幸福生活,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正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在循序渐进的展开,法院作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更不能掉以轻心。在新起点、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民群众对司法新期盼更旺、新要求更高。为此,司法要能实现最大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法律作为法治建设所起的规范、引领、调节、定纷止争、保障、惩戒功能作用日益凸显,法院作为法治建设、法律实现的重要阵地,毫无疑问,法官作为重阵地上的生力军,担当着艰巨而光荣的特殊历史任务,从而要求法官要具有特定特殊的质材,这正是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须建设“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政法队伍的精品要求。这次我省法院系统集中及时开展“良知、道德、公正、廉洁”专项教育实践活动,正是为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而治本,提升法官素质乃根本关键之所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如何做好此次“良知、道德、公正、廉洁”专项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每一名法官都来自于人民,理应为人民服务,做好为人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成为两大主题的背景下,时至今日,在我国政治更加昌明的国内时代背景下,每一名法官身肩司法光荣使命,履行着国家审判权的神圣司法职责,身份特殊,工作特别,任务光荣而担重。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望,须坚定信心,认真学习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及其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今年我省法院系统开展的“法官素质提升年”活动和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要契机,结合工作实际,务求取得实效,使自己心灵、良知的培育在人民群众中予以厚植,职业道德的践行在人民群众中受人感慨,公正、廉洁的职业品格在人民群众中得到赞扬。(罗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