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周强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持之以恒改进司法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整治冷硬横推、吃拿卡要、庸懒散奢等不正之风,切实解决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问题。严格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实行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周强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持之以恒改进司法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整治冷硬横推、吃拿卡要、庸懒散奢等不正之风,切实解决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问题。严格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责任倒查、有责必究。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惩治司法腐败行,坚决清除法院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将改进司法作风,建设法官队伍提高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值得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我们要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基层法院审判实际,在审判工作中找准改进司法作风的切入点,增强自觉性,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司法审判工作。
一是要把秉公办案作为改进司法作风的切入点,通过公正审理每一起具体案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公平正义作为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工作的殷切希望。作为基层人民法院要切实加强庭审活动中的辩法析理工作,对涉诉群众要耐心倾听诉说、真情疏导恩怨,有效化解矛盾,力争实现“案结、事了”。对于依法判决的案件也要努力做好判后答疑工作,让涉诉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裁判的公平和公正。因为90%的诉讼案件都是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广大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感知也是通过广大基层法官来实现的,因此,加强基层法院基础性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基层广大法官与人民群众联系紧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十分重要。基层法治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对提升公民的法律信仰,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促进全社会守法信念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层广大法官要经常下基层、进社区,访民意、听民声,通过巡回审判以案说法,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学法、用法、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对违法犯罪活动的审判和惩处,向社会提供正确的法律指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是要把廉洁自律作为改进司法作风的切入点,大力推进清廉文化建设。清廉是优秀“官德”文化的灵魂,也是公正司法的基石,人民法官不仅要在司法理念上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官德”文化,更要在审判工作中践行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清廉的本质要求是有节操,不苟取,人民法官要经常用“清白为官,干净做人、公正办案”自律、自警,真正做到与花天酒地无缘、与大红大紫察肩、与车水马龙隔岸、与过度享乐享受保持距离。在审判工作中始终保持勤勉进取的精神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朴素健康的行为方式,把精力用在事业上,埋头学习知识,潜心钻研业务,凝神静气审查证据,客观真实认定事实,公平公正裁判案件,在秉公执法的过程中完善自我,修炼“官德”,让广大群众翘首期盼的清廉之风,真正成为广大基层法官的精神财富和社会普遍认可的文化心理现象,并带动整个社会风清气正。
三是要把为民司法、服务民生作为改进司法作风的切入点,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便民、利民既是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基层人民法院创新审判管理,为涉诉群众排忧解难,为全社会提供优质司法服务的科学方法。基层广大法官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建设者,要不断更新十分理念,能动司法,服务大局:在刑事审判工作中要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惩恶扬善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平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在民事审判工作中要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审判原则,努力提高案件调解率,在定分止争的基础上,为涉诉群众排忧解难,在实现“案结、事了”的过程中修复被纠纷损害的社会关系,用实际行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向前发展。基层广大法官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保障者,要依法服务民生,切实为涉诉群众排忧解难,以保障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既是人民司法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在新时期对审判工作的必然要求。民生问题直接关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是执政党必须优先考虑的头等大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转型期,新形势要求基层广大法官要更新司法理念,切实服务民生,加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保障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四是要把提升司法公信力作为改进司法作风的切入点,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用公开、公正取信于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诚信文化建设。司法公信力取决于广大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对司法的信任程度,诚信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公权力取信于民。基层广大法官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建设者,要正人先正己,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对党和国家尽忠诚,在案件裁判中用公心,对人民群众讲爱心,以忠诚树立信仰,以公心换取信任,以爱心赢得信赖。作为基层专门法院还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经常深入基层铁路站段、车间班组、社区学校,从消除部分群众对专门法院能否公正司法的偏见入手,深入开展“耐心倾听、真情疏导”活动,使人民法官在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审判实践中服务群众,通过能动司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司法公信力。基层人民法院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者,要忠实履行审判职责,通过公开审理各类刑、民事案件,依法惩处贪污、腐败、渎职、造假、欺诈等犯罪行为;依法惩戒违约失信行为,切实维护诚实守信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公正司法取信于民,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光荣,违约失信可耻的良好风气,积极推进社会主义诚信文化建设。 (西安铁路运输法院:侯文锋、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