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溪市诚谏镇解决三农问题

2015-06-23 16:37:51 171
岑溪市诚谏镇人大采取双向流动的办法,让机关单位和村委那些有思想、有闯劲的能人流动。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发展二、三产业的同时,引导那些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了解市场信息的机关能人下乡,以此带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使农民增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诚谏镇
  岑溪市诚谏镇人大采取双向流动的办法,让机关单位和村委那些有思想、有闯劲的能人流动。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发展二、三产业的同时,引导那些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了解市场信息的机关“能人”下乡,以此带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使农民增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诚谏镇农业人口多,“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政府的主要难题。一方面农村需要大量有思想、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年轻干部闲置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学专业无“用武之地”。为了改变机关多“闲人”、农村缺“能人”的现状,调动和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向生产建设第一线流动的积极性,镇人大主动出击,早在1998年就出台了鼓励党政机关干部进入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具体措施,号召人大代表和干部特别是那些具有农村所需专业技能的人员投身于第一线。到现在,一大批当年“先行一步”的干部如今已成为活跃在“三农”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
  
  诚谏镇政府干部李茂森,经常与农民打交道。他发现许多承包给农民的责任山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和科学管理而导致经济效益不高,原本能长出金果银果的一些果山结出来的却是苦果。李茂森动了心思认为,自己精通种植果树、八角、肉桂等经济林产品技术,过去只是在别人面前“指手划脚”,从来没有亲自上阵过,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利用镇里出台的优惠政策,开始时先承包一小块荒山已经长遍摇钱树,每年的种植收入达2万元。
  
  就在干部纷纷卷起裤脚“上山下乡”的同时,农村里一些有头脑、有胆量的人则洗脚上田,来到镇上城里干起了二、三产业。该镇双坪村陈海原是村里“挖笋第一把锄头”。靠这手活艺,加上年轻力壮,家里早就盖起了小洋楼,在村里算是“富人家”。可是他却把房子卖了,到县城开了一家早餐店。陈海心里想,光靠力气干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到城里学知识、学技术。现在,陈海经营的早餐店由于店容整洁,服务周到,加上工商部门对进城农民有优惠政策,小店的生意很红火,一天下来毛利有200多元。用他自己的话说:“到城是来开店,更主要的是换换脑筋”,向城里人学些新知识和做生意的方法,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
  
  (刘长进   朱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