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法律监督职责全力提升执法公信力

2017-03-20 18:47:31 120
执法公信力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检察工作的最终效果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和检验。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检察机关司法规范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检察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认知、认可。因此,笔者认为,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提升还应当依托检察职
 执法公信力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检察工作的最终效果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和检验。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检察机关司法规范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检察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认知、认可。因此,笔者认为,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提升还应当依托检察职能的履行,并通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实现检察工作良性发展,确保以良好的检察工作业绩取信于民。
  
  一、提升案件质量,增强执法公信度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恰当,群众自然信服,执法公信力就高;案件事实不清,证据缺失,诉讼程序不公,定性和适用法律错误,甚至出现错捕、错诉、错立案等违反法律规定办案问题,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人身权利,激化了社会矛盾,而且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对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具体在办案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检察机关通过履行反腐职能,能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国家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客观公正性,缓解因国家工作人员的不廉洁、不公正形成的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不满情绪,同时也能在人民群众中牢固树立起检察权威。因此,要按照党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地域反腐倡廉形势和特点,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采取强有力措施,深入查办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案件,特别是对易诱发群体性上访和可能危害一方社会稳定的腐败案件,要严厉查处,促进快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另一方面要注重办案效果。要始终坚持办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认真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对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危害群众安全的犯罪案件,坚持快捕快诉,从严惩治,努力增强公众的安全感;对案情简单明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的刑事案件,要建立健全快速办理工作机制,依法快速办理,提高诉讼效率,对初犯、偶犯、老年人犯罪以及因邻里、亲友纠纷引发的轻伤害等案件,积极探索量刑建议、附条件不起诉工作机制,依法从宽处理。同时要认真落实刑事赔偿政策,积极推行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提高运用政策法律化解矛盾纠纷、增强社会和谐的水平。
  
  二、强化法律监督,全力维护诉讼活动公平公正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要全面强化法律监督,增强监督权威,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大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以及违法立案等问题;依法追捕追诉漏罪漏犯,监督纠正违法取证、刑讯逼供等问题;认真监督纠正重罪轻判、轻罪重判、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等裁判不公问题,特别要加大抗诉力度,以抗诉手段增强法律监督的权威性;注重监督纠正违法减刑、假释、保外就医、超期羁押、侵犯被监管人合法权益等问题;有力监督纠正因司法腐败或严重违反法定程序而导致错误裁判的民事行政案件;依法查办司法和行政执法不公背后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确保执法、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三、认真对待信访,及时回应群众的法律诉求
  
  检察机关提升执法公信力必须要做好群众的信访工作,要立足于解决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息民怨,释民惑,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一是坚持文明接访,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对待来访群众,不论身份如何、反映事情的大小,都要热情接待,耐心回答提出的问题,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群众带着不服、怒气而来,揣着高兴、满意而归,确保群众的诉求有回应,有处置。二是主动下访、巡访和约访,畅通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的渠道。扎实开展“两下移三贴近”活动,定期不定期组织干警深入乡镇、社区、村组开展法制宣传和走访调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和各项法律诉求,熟悉和掌握村(社)情动态,调节邻里之间矛盾纠纷,进一步方便群众反映问题、举报犯罪和咨询法律事务。三是及时办理群众合理诉求,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对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要求,坚持做到正确理解,客观对待,快速办理。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及时协调督促相关业务科室予以办理;不属于检察机关受理范围的,认真做好释法说理工作,并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沟通,牵线搭桥,引导上访人到有关部门反映或移送办理,并加强跟踪协调,务求群众合理诉求尽快得到解决。
  
  四、深化检务公开,增强执法透明度。
  
  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增强执法透明度,是缓解矛盾,增强理解,提升执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拓宽检务公开领域,丰富检务公开载体,创新检务公开形式。要依法扩大和创新检务公开的内容、范围和方法,通过开通“检察服务热线”,探索推行网上查询、网上受理、网上回复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化检务公开的新方法,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批评权和建议权。二是进一步增强办案透明度。认真推行法律文书公开说理制度,围绕认定事实、采信证据、适用法律三个方面,把事实说清,把道理讲明,把法律说透,让群众信服,以高质量的文书释疑解惑;完善落实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拟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民行抗诉案件公开审查等制度,怒力彰显检察执法公信力。三是加大检察工作宣传力度。要通过网络媒体报道和开展法制宣传、检察开放日、便民服务等活动,大力宣传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能、工作动态、工作成绩,让社会公众更了解检察工作、理解检察工作、认同检察工作,从而提升检察工作的知晓率。
  
  五、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公正廉洁执法
  
  公正廉洁执法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检察机关要始终坚持抓学习强素质、抓规范促质量、抓作风树形象,全面推进公正廉洁执法。一要提升干警综合素质。要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业务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大力提升检察干警理解把握政策能力、执法办案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确保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二是要加强干警作风建设。要教育引导干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各项廉洁纪律规定,在工作上敬业奉献,摆正心态,正确对待个人的升迁去留和名利得失;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攀比、不奢侈、不追求享受,确保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形象。三是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检察机关要加强同人大代表联系,加强同政协委员联络,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继续深化人民监督员工作,对直接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拟撤案、拟不起诉的案件全部进入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同时也要聘请检察联络员,对执法办案活动进行监督,并收集和反馈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及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密切检察机关与社会各界的关系,确保公正廉洁执法。
  
  (延川县人民检察院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