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强力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

2017-12-25 12:40:31 126
本网讯(通讯员张毅 记者张健)为构建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潼关县采取五项措施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促服务体系全覆盖。鼓励引导
    本网讯(通讯员张毅 记者张健)为构建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潼关县采取五项措施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促服务体系全覆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采取“PPP”合作模式,占地182.18亩的“一场(体育场)一馆(体育馆)一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即将开工建设。以全县28个村(社区)农家书屋为依托,建好、管好、办活基层文化中心,积极构建具有潼关特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之成为群众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参与文化活动和欣赏优秀文化的精神家园。
  
  二是抓文化产品供给,促城乡文化繁荣。巩固政府购买服务群众免费收看有线电视成果,采用政府定向资助扶持的方式,购买潼关县秦腔剧团“一元剧场”、潼关县文化馆“四进零距”两大文化品牌和数字电影服务站公益电影演出活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书香潼关”全民阅读活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美丽乡村”文化下乡活动、“文明城市”广场文化活动、“金城大讲堂”名家讲座等“五大文化活动品牌”,引领全县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三是抓公共文化队伍建设,促服务质量提升。加强公共文化队伍专业培训,每周四在“金城百姓艺术学堂”请专业老师免费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专业高效的基层文化队伍。同时,加强民间文化队伍规范化建设工作,文化领域成立了旗袍文化协会、诗词楹联协会、摄影协会、作家协会等8个,体育领域成立围棋协会7个。加强了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和村(社区)文艺骨干的培训,派出专业人指导乡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不断繁荣发展群众文化艺术。
  
  四是抓文化品牌建设,促长效机制常态化。紧扣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文化项目实施反馈、测评、改善机制,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依托“陕西省诗词之乡”、“陕西省散曲之乡”、“潼关文艺”、“黄河老腔”全民创作和“潼声朗朗”全民阅读平台,充分发挥文艺人才作用,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构建,推动精品创作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探索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和优秀文艺作品,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形成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规范化、长态化全民参与公共文化长效机制。
  
  五是抓宣传氛围营造,促舆论引导见成效。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作用,及时报道构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典型经验和做法,发挥典型经验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结合潼关特色文化,开展以金城大讲堂、东山新年祈福、老潼关河坝会等为主要形式的区域交流和联动,不断提升潼关的影响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