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乃法官基本的职业原则

2014-06-20 17:34:01 98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是人民法官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是人民法官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的主要要义是真实无欺不作假、真诚待人不说谎、践行约定不食言。
  
  首先,诚信的基本内涵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具体来说,“诚”是尊重事实、真诚待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是忠于良心、信守诺言。。“诚”是“信”的内在依据,是“信”之根;“信”是“诚”的外在体现,是“诚”之用。“诚”与“信”的结合,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内在道德修养与外在行为准则的统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视“诚信”为立身之本和自身的道德修养,历经时代变迁,逐渐形成了“诚信”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评价标准。“诚”是“信”之根,“信”是“诚”之用。中华传统美德把诚信视为人“立身进业之本”,要求人们“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无论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还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基本社会属性,或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其立足点都是诚信。以法治层面为例,诚信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展中起着基石作用,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以诚信为基础;以诚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本身就是法治建设重要内容和基本手段;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诚信的缺失,将导致社会道德沦丧、世情冷漠、腐败横行、犯罪高发。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而诚信处于基础地位。
  
  其次,践行诚信价值观的路径
  
  践行诚信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历史任务和系统工程。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我们的职业要求我们要做到诚实守信,本身要正直无私,为人端庄正派,行事光明磊落,工作公正裁判,毫无偏私的对待实情;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以自己的良心对事实负责,对法律负责,对当事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工作积极,认真细致而不草率,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要积极献身于法律正义,为追求公正这一信仰而不屈不挠,坚定不移,要忠诚于法律,不作感情和欲望的奴隶。
  
  要建立诚信社会氛围。法官作为司法活动的执行者,在人们心目中属于正义守护神的化身。人民法官在维护社会稳定,解决社会各种矛盾纠纷和社会冲突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官的权力及其人格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现实中有些人利用掌握的审判权力谋私利,枉法裁判,这些人都有一个从心理失衡、变态直至人格扭曲的演化过程。低劣的人格品质是司法腐败的根源。执法不严,打官司就是“打关系、打金钱”的现象,就是一些法官不诚实守信、道德低下的体现,这一系列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损害法官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形象,司法权威受到极大的贬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司法的信用危机。因此,树立诚实守信的观念,对于法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已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总之,诚实守信是人民法官的基本职业道德,法官在审判中应牢牢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意识,做到公正司法,勤勉敬业,廉洁奉公,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制尊严和司法公信力,确立司法权威。      (作者:安留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