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个好女人,我愿意放手,刚才是我太冲动了,我的吸毒行为给你和儿子以及原本幸福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我表示忏悔和歉意,祝你今后生活幸福。 希望你服从戒毒警察的管理,积极接受戒毒治疗,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尽一个做父亲的责任,让儿子加倍体会到父
“你是个好女人,我愿意放手,刚才是我太冲动了,我的吸毒行为给你和儿子以及原本幸福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我表示忏悔和歉意,祝你今后生活幸福。”
“希望你服从戒毒警察的管理,积极接受戒毒治疗,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尽一个做父亲的责任,让儿子加倍体会到父爱。”
这是张某(女)与戒毒人员李某(男)离婚纠纷调解结束时留给对方的一番话。
他们原本是令人羡慕的一对夫妻。2010年双方经朋友介绍相识相恋,2012年3月9日按当地习俗举办婚礼,同年8月7日生育一子。因张某当时未达到法定婚龄,直到2013年1月20日双方才领取结婚证,婚后生活还算美满幸福。
正当张某沉浸在喜得爱子的喜悦中时,李某却因在社区戒毒期间复吸毒品,被当地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2014年8月27日被送至浙江省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接受戒毒治疗。
丈夫被强制隔离戒毒后,张某独自带着年幼的儿子,既要承担生活的压力,又要承受来自他人的非议。含辛茹苦的张某无法忍受这种婚姻的煎熬,也对这段婚姻彻底失去了信心,遂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诉请法院判令双方离婚,儿子由张某抚养。
为了更好地维护李某的合法权益,促使他能安心戒毒,民警杨向东对李某进行了先期情绪疏导和劝解工作,并在征得法官的同意后,邀请公职律师方敏晔一同参与诉讼内调解。
2015年4月28日,调解活动在戒毒所内进行。一开始李某情绪异常激动,态度也十分生硬,用一种怨恨的眼神直盯着弱小的张某。张某一直低着头哭泣,不敢直视对方。李某说:“正是张某的引诱才让我走上了吸毒道路,且是她亲自举报将我送进了戒毒所,所以无论如何我也不愿离婚,解除出所后我再找张某“算账”,我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儿子是我的唯一希望。”
一边是正在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一边是带着未成年子女生活的妇女,为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方律师和杨警官积极配合法官做足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理性地解决纠纷。
杨警官对李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孩子健康成长和李某戒毒回归以后生活实际情况的角度,用真情和耐心逐渐帮助他打开心结。他对李某说:“你要做个敢于担当的男人,为了你能戒除毒瘾,张某付出了太多,现在走到离婚这一步,主要责任在你。你要尽好父亲的责任,首先必须要戒除毒瘾,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同时,方律师有条不紊地向张某讲理说法,努力帮助她寻找法律刚性与情理柔性的平衡点,他对张某说:“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哪怕李某出所后直接抚养儿子,你还是能依法探视儿子的。按照常理,一方人身自由受限制,孩子随另一方生活较为合适。但为帮助李某树立戒毒信心,建议你放弃孩子的抚养权较为妥当。”
警察和法官融情于理的调解,消除了双方的后顾之忧,李某愿意给张某重新选择生活的机会,同意离婚,但在孩子抚养方面要求在其戒毒完毕后跟随自己生活。最终双方互谅互让,自愿达成人性化的离婚协议:一、双方自愿离婚;二、儿子在李某被强制隔离戒毒期间由张某直接抚养,并自行承担抚养费;三、儿子自李某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之次日起由李某直接抚养,李某自愿承担全部抚养费,若张某自愿给付部分抚养费的,李某可以接受。
离别时,李某向张某提出能否寄几张儿子的照片来,杨警官当即表示“这个可以有”,拎起照相机跑至戒毒所大门口,为其儿子拍了三张不同pose的照片,送给了思儿心切的李某。
春风细雨润心田,苦口良言化积怨。对涉及戒毒人员的矛盾纠纷进行调处,是浙江省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的具体体现。近年来,该所牢固树立社会化矫治理念,与当地司法局、法院、公正处建立了联系渠道有序畅通、工作衔接良性互动的诉调对接机制,不断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调解在创建平安和谐戒毒所中的积极作用,不仅重燃了戒毒人员生活的希望,也坚定了他们的戒毒信念,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作者:浙江省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 方敏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