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民事起诉状

2015-05-07 16:57:35 107
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为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依据事实和法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裁判而提交的诉讼文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9条明确规定了起诉的条件:(一)原
  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为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依据事实和法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裁判而提交的诉讼文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9条明确规定了起诉的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法律的这一规定,写好一份民事起诉状必须把握以下要领:
  
  一、当事人的主体资格
  
  (一)原告的主体资格。原告必须与本案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而不是间接利害关系,因此,哪怕当事人是无诉讼行为能力人,他的监护人也无资格越俎代庖充当原告,而只能在原告之后列出“法定代理人”的姓名及基本情况。在对原告身份情况的说明中,除姓名、性别、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外,年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因为根据年龄可以直接判断其有无诉讼行为能力,其监护人是否已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诉讼,在写民事起诉状时,如果原告无诉讼行为能力,一定要在原告之后列出法定代理人的基本情况及与原告的关系,理顺当事人之间的内部关系。
  
  (二)被告的主体资格。被告,简言之,就是原告对立的一方。在民事诉讼当中,有些诉讼被告是非常明确的,如离婚、抚养、赡养、扶养,原告不会搞错,但有些诉讼,如侵权、劳动争议,要确定的被告不止是和你直接发生争议的对象,所以,只有找准被告,就是找准在法律上应承担责任的主体,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诉求。
  
  二、案由
  
  在民事诉状中诉讼请求前加上案由这一项,倒也提纲挈领,使案件内容一目了然。
  
  三、诉讼请求的数额确定
  
  诉讼请求应提出具体的数额,不能笼统地说“赔偿原告的一切经济损失”之类,他是民事诉讼状的“精点”。准确、恰当地提出切合实际的诉讼请求数额,不仅可以减少诉讼成本,降低诉讼风险,而且有利于双方当事人的和解,减少诉累。根据《诉讼收费办法》的规定,案件受理费是以诉讼标的额为基数按比例收取的,如果数额过大,与判决数额之间的差额风险只能由自己承担,无形中增加了诉讼成本。在确定诉讼标的额时有如下参考因素:法律、法规、条例、规定、办法的具体标准,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等。
  
  四、重点书写事实和理由
  
  事实和理由是起诉状的核心部分,是原告请求人民法院裁决与被告之间权益纠纷和争议的重要依据。事实就是民事权益被侵害或民事争议的客观事实,理由就是事实基础上按照相关实体法的规定所拥有的相关权利依据。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办案实践体会到,当事人提交的诉讼状,在实际的写作中,首先,应针对诉讼请求,全面、客观、详细地阐明当事人双方纠纷的发生发展情况,当事人之间争执的主要焦点和双方对民事权益争执的具体内容,与案件有直接关联的客观情况和实质性分歧意见,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交待清楚与争议有关的关键情节。阐明理由时,应以法律规定为依据,分析出双方纠纷的性质,被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证明其诉讼请求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从事实和法律上有力地支持其诉讼请求。
  
  五、明确呈递有管辖权的法院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其管辖权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所以,民事诉状递交人民法院时,应递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一般是以被告住所地、侵权行为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不动产所在地等确定管辖法院。同时根据案件的性质、标的额的大小等,确定级别管辖。例如,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所以,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诉讼成本,原告选择向哪一个法院提起诉讼,应当综合考虑。
  
  六、尾部
  
  最后写明起诉人姓名并签名及起诉日期。
  
  以上所述,是本人从民事诉讼实践的角度,对民事诉状写作中实际问题的粗浅探讨,以引起大家从实践层面对诉讼文书写作的重视,从而给其写作实践以更大的帮助。
  
  (作者:云南省大关县人民法院  周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