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师县法院畅通渠道让群众“挑刺找茬”

2015-08-26 14:57:32 185
今年以来,伽师县人民法院坚持传统手段与新兴媒体相结合,不断拓宽联系群众渠道,以问题为导向,主动让群众给法院挑刺找茬,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 坚持院长接待日制度。坚持开门纳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实施院长接待日制度作为有效平台,零距离倾听
  今年以来,伽师县人民法院坚持传统手段与新兴媒体相结合,不断拓宽联系群众渠道,以问题为导向,主动让群众给法院“挑刺找茬”,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
  
  坚持院长接待日制度。坚持开门纳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实施“院长接待日”制度作为有效平台,零距离倾听群众意见,耐心做好答疑解惑、释法明理明情、注重思想疏导等工作,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同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院领导主动带领法官深入一线,多方听取双方当事人对案件审理情况的意见和建议,现场接受群众法律咨询,及时解疑释惑,实实在在为当事人的合法诉请释法明理,让群众打官司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主动走访代表委员。定期组织干警深入基层一线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法院的工作情况向代表、委员们进行通报,要求代表和委员们尽量不要表扬法院的成绩,多给法院提提意见和建议进行“挑刺”。活动结束后,指定专人负责对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整理,并认真做好登记、分流、转办、督办,将办理情况主动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了反馈。
  
  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举办“法院开放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审判作风监督员和廉政监察员以及群众、学生进行参观、座谈,并走进法庭,“零距离”接触法院、感受法院。
  
  举办新闻发布会。通过公开发布的形式让公众更为深入的了解司法公开工作,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通报法院工作,使法院、法官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从而增强了法院各项工作的透明度,使公众更加了解法院、支持法院、相信法院,对促进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顺利开展。
  
  开展案件庭审活动。强化对案件的监督,每年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院视察工作,主动邀请司法监督员、廉政监察员和人民陪审员来院座谈,主动向他们汇报审判执行工作,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社会影响较大,群众普遍关注的案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旁听观摩,增加案件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司法公正,提高法院公信度。
  
  设立意见箱。在法院外设立意见箱和在法院内外网设立民意沟通邮箱,对外公布24小时录音服务热线,面向社会请群众来“找茬”。耐心倾听群众的司法诉求,帮助解决群众困难。
  
  公开晾晒司法。充分发挥法院网站的宣传阵地作用,通过网络公开审务信息,及时更新法院工作动态,宣传报道法院最新工作成果,并针对群众关心的涉法涉诉问题与网民平等交流,正确引导,解疑释惑。积极推进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制度,大胆“晒出”裁判文书,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积极开展案件庭审直播和同步录音录像,将庭审过程主动“公诸于众”。
  
  开设“一网两微”。为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互动,及时开通法院网和官方微博、微信,积极利用信息平台和网络通道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及时发布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工作动态、开庭公告和维汉文裁判文书等,不定期通过微博、微信进行执行老赖曝光、庭审网络直播、法院开放日等专题报道,全方位展示法院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对民众高度关注、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及时依法公布相关情况,切实回应群众关切,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开展“带案回访”。进一步拓宽与案件当事人的沟通渠道,彻底转变“就案办案、一判了之”的思想观念,将“坐堂问案”变为“巡回办案”,把群众“上访”变为干部“下访”,采取走访、信函、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推进法官带案下访、回访当事人活动,以随案发放廉政监督卡、设立“五个严禁”监督举报箱和24小时监督举报录音电话的方式,零距离倾听群众呼声,认真对当事人进行释法解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及时稳控当事人双方的情绪,积极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当事人越级上访,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不仅节约了诉讼成本,还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接受了法律宣传教育,赢得了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肯定与赞扬。
  
  今年以来,该院已受理各类案件1632件,结案1549件,结案率达94.91%,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6.37%,一审已结案件上诉率下降至3.77%,没有发生一起因程序违法或适用法律不当而引起的上诉、上访案件,干警作风明显得以改善,干警素质明显得以增强,案件质效明显得以提升,群众满意度明显得以提高。
  
  (赵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