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关注民生民计,顺应人民幸福期盼是人大工作的不懈追求。这不仅是近年来,宝鸡市金台区人大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促进民生持续改善的生动体现,也是今年该区人大顺应民情民意,发挥人大职能,强化工作监督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关注民生民计,顺应人民幸福期盼是人大工作的不懈追求。”这不仅是近年来,宝鸡市金台区人大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促进民生持续改善的生动体现,也是今年该区人大顺应民情民意,发挥人大职能,强化工作监督的真实写照。
选题——关注民生民计
今年是省、市确定的民生保障年。那么,县区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民意机关,如何紧扣民声民意,坚持监督为民,发挥人大职能,开展工作监督?确实值得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思考。今年初,金台区人大在研究讨论年度监督议题时,大家一致认为,人大权力来自人民,代表人民依法对“一府两院”的工作实施监督,必须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人大监督的重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顺应民情民愿,回应社会关切,保证民利,维护民权。因此,选择确定年度监督议题时,应该多重视民意,汇集民智,把审议监督议题的重点向民生倾斜,向下延伸扩展,以充分体现和反映民意、凝聚民心。这些认识看法和“一府两院”所思不谋而合,很快达成共识;而后通过网上征集、多方座谈、精心筛选,经过多方论证分析,及时将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住房保障及物业管理、新型城镇化建设,“十件实事”办理、禁毒法、残疾人保障法、科技进步法贯彻执行、民事审判、依法治区等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区域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工作列为听审议题,并决定通过适时组织视察调查和审议监督,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以民生事业为重点的各项事业取得较快发展。
审议——回应社会关切
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涉及民生专项工作报告,依法履行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行权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审议监督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人大依法监督、推动“一府两院”相关工作,促进民生改善,增进人民福祉。为此,金台区人大始终坚持把事关民生的事项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持续加大对“一府两院”相关民生议题的视察调查和审议监督力度。一方面对涉及民生问题的议题视察由常委会领导亲自带队,相关工委精心组织,深入基层和群众,带着问题去调研,带着问题去思考,不避难点,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并在视察调查中善于发现和找出、找准“一府两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常委会审议决策、履职行权提供可靠翔实的客观依据;另一方面围绕审议民生议题,重点抓好会议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不再一味地歌功颂德、评功摆好,而是多审报告,多谈问题,多提意见建议,增强审议监督的效果。如今年该区人大对住房物管、新型城镇化、“十件实事”办理等民生议题的视察调查和审议监督过程中,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走访调查,注重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每次视察检查、每到一处,都要仔细询问“目前基本情况怎样、”“发展现状、进展情况如何?”“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啥困难和问题?有何意见建议?”同时采取明察暗访、问卷调查注重了解基层一线干部群众的反映和关切;同时在听审专项工作报告时,对视察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疑难问题引导进行当会提问,要求“一府两院”及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回答有关问题,作出表态承诺,加快工作进展;最后对听审专项工作进行满意度票决测评,把“问题导向”的监督压力,传导给“一府两院”,转化为抓工作落实、促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监督——顺应群众期盼
人大审议监督,重在强化监督权威,解决社会关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为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顺应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的新要求和共享美好生活的新期盼,金台区人大把坚持倾听民意、关注民生、保障民利、改善民生作为惠民生、为民利、促发展的重要职责,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人大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强化专项工作满意度票决测评和审议意见落实办理“二次听审”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应该解决、又能解决的民生民计问题,督促相关方面及时解决;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民生最直接、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无论是搞视察、作决策,都能听民声、聚民意、凝民心;审议发言,提意见建议、作出决议决定,都能广泛反映民意,充分体现人民群众所求所盼。2013年以来,该区人大常委会从群众感受最深、反映最多、期望最高的生态环境改善入手,相继对政府开展食品卫生监管、整治城乡坏境卫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积极开展工作监督,并持续加大审议督办,督促政府狠下措施,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切实抓好环境治理,解决了一批生态环境问题,既积极回应了社会的新关切,又主动顺应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赢得了社会和群众的认同与好评。
(张天科)